周尧卿(994~1045),字子俞,宋代永明县永川乡十九都笛楼(今江永县城下乡叠楼村)人。宋天圣二年(1024)中进士。历任连州、衡州司理参军,桂州司录,高安、宁化知县,饶州通判,积官至太常博士。
周以学识渊博闻名,对《毛传》、《郑笺》及《左氏春秋》研习尤深。治学求真务实,注重考辩思索,探本溯源,而不拘泥于传注,不落窠臼,释文阐意有独到见解。其志趣与堂侄周敦颐相投,叔侄间常有信件来往,互相切蹉经文,时称“潇川两先生”。他著有《诗说》、《春秋说》各30卷,《文集》20卷。
周尧卿亦以孝友闻名。12岁丧父,悲戚如成人。为使母亲节哀,见母则抑情忍哀,极尽儿子孝心。兄弟之间,他诚心相待,凡事以谦让为先。对亲朋邻里,常慷慨周济,俸禄虽薄,却每每倾囊相助。他首倡募谷捐资,扩建桃川书馆馆舍,改名桃川书院。他生7子,有5子举进士,连同弟、侄、孙共14人先后中进士。
范仲淹以其经学品行堪为人师表,向上举荐他,未及任用,即于宋庆历二年(1045)逝世。葬于县西紫微冈,欧阳修为他撰有墓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