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动态要闻
夯实农业发展之基
  • 2011-10-28 11:13
  • 来源:
  • 发布机构:
  • 字体【      】
——桃川镇白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设纪实
 
  江永县位于湘南边陲,全县辖6镇5乡2个国有农林场、1个国家级和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540平方公里,耕地23万亩;总人口26万,其中农业人口21万人,以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5.2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3.2%,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而又尚未实现区域自治的“少边穷”县。
  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以来,江永县高度重视,抓住这利民富县的政策,认真组织规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2010年经国家立项,省农业综合开发办批准,江永县实施了白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该项目位于江永县南部的桃川镇境内,距县城45公里,涉及桃川镇的朝阳、上白象、下白象、水美、新宅、邑口、小勉塘等7个行政村共6600人,耕地面积0.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0.65万亩。
在推进白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过程中,江永县突出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为基本任务,以优化农业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为目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紧紧依托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强化领导,突出重点,明确责任,上下联动,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建成。
  1、强化领导、攻坚克难,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江永县一贯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白象中低产田项目计划落实后,便纳入全县重点项目管理,成立了由常务副县长任政委,县政府专职党组成员任指挥长,县级相关单位和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业综合开发指挥部,县领导经常深入项目区指导,并通过召开现场协调会等形式,帮助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为按时完成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县开发办的工作人员吃住在项目区,他们克服项目区田地果蔬多、村集体机动田少、寸土寸金,破田破地,矛盾调处难度大的困难,确保了工程进度。
  2、突出重点,厉行节约,确保项目建设标准。在项目实施中,江永县按照中低产田改造园田化工程的建设标准实施项目开发,做到田成方,路相通,桥涵闸设施配套,沟渠布局合理,排灌分家,田间灌渠关键部位进行衬砌,并坚持项目招投标制,严把施工队伍、原材料进入关。与中标队伍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明确施工责任。同时,派出有一定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地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在资金使用上,精打细算,坚持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需要和按投资计划按排工程量为原则,严格防止资金的跑、冒、滴、漏和超资金增加工程量,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项目区群众急需解决的重点工程上。在工程设计上,在保证建设标准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做到既科学又牢固美观。在工程验收上,实行“五有”制度,即每项工程竣工结算时,必须有施工批复、施工合同、工程预算、工程验收单和正规税票,缺一不予结算。
  3、 明确责任,严格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建设中,建立项目工程管理责任制,实行一级对一级负责,并对管理人实行“五定”责任制,即定村庄、定标段、定工期、定质量、定奖惩,形成了层层有人抓,级级有人管的项目开发网络,确保了各项工作举措落到实处。在工程监管员的全程监管下,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日常检查,自觉接受项目区干部群众的监督。经常派出技术骨干,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质量标准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对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坚决返工,直到达到标准为止。由于层层严把工程标准质量关,项目工程做到了田间沟渠布局合理,标准渠道“三面光”,桥涵闸设施配套齐全,基本达到了设计质量标准。
  4、上下联动,大力宣传,营造良好的开发氛围。江永县把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投工投劳,作为开发项目实施的基础工作来抓,县、乡、村三级联动,深入各家各户广泛宣传农业综合开发的意义和作用,宣传民办公助的原则,将项目开发工作宣传做细、做实、做通,使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并广泛听取村组干部及群众意见,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考查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明确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及投资额,让群众见到实惠。同时,及时筹集农业开发自筹资金。由于我们组织、宣传工作到位,各村筹资投工投劳积极踊跃,足额完成了群众自筹资金。
  一年来,经过各级各部门和项目区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开发任务。共完成投资641.21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76.21万元,群众自筹165万元;通过努力,实际完成治理项目0.6万亩,占计划的100%,修筑河坝2座,占计划的100%,修建排灌渠系13条17.01公里,占计划的92.95%,修建机耕道17条17.19公里,占计划的116.94%;修建附件物919处,其中桥110处、涵347处、闸462处,累计完成土石方5.55万方,浆砌石0.36万方,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0.4万方,群众投工5.3万个。项目实施后,年节水量30.0万方, 改善灌溉面积0.3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2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5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0.0万公斤,蔬菜水果19.0万公斤,新增农业总产值140万元,新增农民纯收入总额57.0万元。
  通过项目综合开发治理,把中低产田改造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耕作先进、科技覆盖”的高标准农田,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整个项目区农业基本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为项目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无标题文档